從家庭角度來說,最主要的還是要建立和諧平等的代際關系,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特點,讓孩子有一個溫暖的港灣。家長的網絡知識恐怕很難超過他們
的孩子,但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非常重要。我們強調家長學校、家長課堂,其實就是強調要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
孫宏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兼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
近日,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聯合伽馬數據共同發布《2022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
告》顯示,在2021年游戲防沉迷新規(以下簡稱新規)落實后的一年中,未成年人游戲總時長、消費流水等數據都有極大幅度減少。
2021年8月30日由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被稱作“史上最嚴”青少年保護政策。其將未成年人
游戲時間限制在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8點到9點,每周3小時。《報告》指出,每周游戲時間在3小時以內的未成年人(包含已不玩游戲的未成年人)占
比增長至75%以上,未成年人游戲沉迷問題已得到基本解決。
時間得到嚴控,未成年人和游戲之間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嗎?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兼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孫宏艷指出,未成年人
防沉迷工作的根本最終在于家庭,建立和諧平等的代際關系,讓孩子有一個溫暖的港灣,才是保護未成年人的核心。
租號黑灰產成為未成年人游戲新問題
據海外研究機構Niko Partners的報告,中國的未成年游戲玩家在新規之后,直接下降了3900萬。騰訊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22年7月騰訊
未成年人游戲時長同比下降了92%。
統計數據下降,是否意味著玩游戲的未成年人真正減少?
據調研,利用父母身份信息解除防沉迷,成為未成年人繞過監管的主要措施;違規登入游戲的未成年玩家中98%使用了成年人的賬號,42.8%的未成年人
直接向家長索要過身份證。
如果父母不給身份證,未成年人仍有方式通過非常規手段登入游戲——租用賬號。
騰訊守護者計劃安全團隊專家馮騁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據其團隊分析,未成年人主要通過游戲租號平臺、電商平臺和一些黑灰產團伙租號。馮騁發現,在
黑灰產市場里,幫助一個賬號進行人臉識別的價格已經接近200元錢,其中的一部分需求,可能就來自未成年人。更有甚者,一些組織或個人宣稱能夠幫未成年
人賬號解除系統限制,但往往其并沒有這種技術能力,他們經常以此為由騙取未成年人的賬號密碼甚至是支付密碼,形成詐騙。
“治理向未成年人租用賬號這一產業,需要行業的綜合治理。要從監管立法、行業自律的角度,加強對賬號的實名認證。”馮騁建議。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寧寧認為,政府部門要出臺更加細致的規范,引導網絡空間當中家庭、學校、社會以及網
絡產品服務提供者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職責。“現在我們的頂層設計層面的制度供給還不足。很多互聯網平臺發現了未成年人保護當中的問題,也想從履行社會責
任的角度、從平臺治理的角度做一些事情。但是他們會發現,很多法律制度在規范層面不夠細,他們的行為缺乏上位法的細致指導。”苑寧寧表示。
讓未成年人在生活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游戲滿足了玩家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也為玩家提供了認同和歸屬感。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徐迪觀察過身邊很多孩子玩游戲的過程。“我發現他們在游
戲里獲得了特別多的滿足感,這些滿足感可能是他們在現實世界難以獲得的。”
新規施行后,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已經大幅壓縮。但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離開游戲后,他們要往何處去?“要考慮如何讓未成年人在現實生活當中獲
得和游戲中同樣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徐迪說,她有時也會帶著女兒一起玩游戲,一些游戲既不會讓人上癮,又能讓人感受到設計的精妙,合適的游戲能讓孩子感
受美好的情感。
徐迪認可這樣一種說法——不是不能玩游戲,而是要玩更加優質的游戲。她引用了美國游戲設計師簡·麥格尼格爾說過的一段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游戲能
夠超越讓人短暫幸福的心流和自豪,提供一種更為持久的情感獎勵;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哪怕不玩的時候仍能讓我們幸福的游戲。只有這樣,才能在游戲和現實生活
中實現恰當的平衡。”
孫宏艷也表示,成年人如果回想自己小時候,也會想起自己踢球踢得很晚不回家和躲在被窩里熬夜看小說的經歷。只是在不同的時代,吸引孩子的東西換了不同
的形式和載體。“怎么樣能讓未成年人把自己管好呢?我們需要發現能增強未成年人內驅力的東西,以增強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孫宏艷感慨,大人也是從小時候
磕磕絆絆地長大的,也曾做出過很多家長不滿意的行為,但大家也都一路成長,成為現在可靠的大人。“所以,要對未成年人有信心,多發揮他們的內驅力。”
家長和學校要扮演重要角色
騰訊的成長守護平臺團隊接觸過很多家長。在調研5000個申請游戲退費的家長后他們了解到,大部分玩游戲的孩子課余愛好比較少,也不太喜歡社交,還有近兩
成的孩子有在學校受欺負的經歷。
孫宏艷也做過多年的調研。她表示,解決未成年人上網安全、網絡防沉迷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光有企業出臺措施是不夠的,必須綜合施策。家長和學校,也要扮演
重要角色。
而如何綜合施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家庭教育促進法》談到,家庭有責任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但它更多是一種號召性的說法,怎么把它落到實處,未來
還需要更多的細則。”孫宏艷說。
苑寧寧介紹,《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要建立線上線下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法律不僅要規定父母責任,還要告訴父母可以從哪里獲得哪些支持,
以便更好地幫助他們履行監護職責。”所以,不能讓監護職責和家庭教育職責停留在紙面上,而是要靠政府建立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但這一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個漫長
的過程。
近年來,很多人呼吁家長提升自身的網絡素養,以更好地引導孩子正確上網。苑寧寧表示,這其實是一種悖論。數字原住民的網絡素養肯定超過上一代。所以在很多
情況下,父母能做的,是在孩子的成長初期營造一個良好的親子環境,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讓他們成為心理健全的人。“引導孩子正確上網這部分工作,
可能更適合由學校來完成。”
孫宏艷也認為,從家庭角度來說,最主要的還是要建立和諧平等的代際關系,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特點,讓孩子有一個溫暖的港灣。“家長的網絡知識恐怕很難超
過他們的孩子,但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非常重要。我們強調家長學校、家長課堂,其實就是強調要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記者 張蓋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