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刻度。
從2012年的約2.5萬億元到2021年的約9.5萬億元,我國軟件業業務收入增長了近3倍,始終保
持兩位數增長,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持續領跑;
從2013年的470萬人增長至2021年的809萬人,我國軟件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80%以上;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軟件業業務收入超2萬億元,同比增長11.6%,較前兩年同期平均增速提
高2.7個百分點,成為國民經濟的“穩”字“利器”。
十年耕耘碩果累累,高質量發展生機勃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業規模迅速擴大,企業實力不斷提升,創新能力
大幅增強,涌現出一批競爭力強的創新性產品和服務,行業應用持續深入,質量效益全面躍升,在由
大變強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穩舵奮楫國家頂層設計再加碼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的關鍵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推進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重點突破關鍵軟件,推動軟件產
業做大做強,提升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進入結構優化、快速迭代的關鍵期,頂層設計持續
加強,促進政策不斷細化,資金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逐步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
圍繞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目標,我國通過發布實施《“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
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信息產業發展指南》《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
展規劃(2016—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
實施方案(2018—2020年)》等政策推動軟件產業快速發展。
繼2000年和2011年分別制定頒布《國務院關于印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
通知》(國發〔2000〕18號)和《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
的通知》(國發〔2011〕4號)后,2020年,國務院又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
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20〕8號),繼續在稅收、財政、金融等八個
方面予以政策優惠,進一步完善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和保障措施,推動國家惠企政策扎實落
地,惠及2000余家軟件企業,有效為企業紓困解難。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2021年,工信部發布
《“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圍繞軟件產業鏈、產業基礎、創新能力、需求牽引、
產業生態五個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的主要任務,為未來五年我國軟件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各地政府更是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打造成經濟增長新引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
,助力軟件名城、園區、基地等建設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下,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迅速擴大,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已
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量質齊升技術創新能力再突破
軟件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支撐。縱觀十年來的發展,我國軟件業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實現了發展的量質
齊升。
從數量來看,2012年至2021年,我國軟件著作權登記數量從13.92萬件增長至228萬件,連續五年年
均增長超20萬件,其中,大數據、人工智能、VR、智慧城市、5G等新興領域軟件登記數量以高速增長領
跑。2021年,軟件百強企業研發投入約4000億元,同比增長23.4%;授權專利總數達28萬件,其中發明
專利占比超70%;通信領域軟件企業國際專利申請量已居全球前列。
從質量來看,關鍵軟件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國產基礎軟件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統一操作系統
(UOS)、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等相繼推出,工業研發設計軟件(CAE)、仿真等技術算法取
得新突破,智能語音識別、云計算及部分數據庫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G相關核心軟件、關鍵算法等領
域初步形成全球競爭優勢。
同時,新興平臺軟件領域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抖音海外版TikTok全球累計下載量超過30億次,2021
年總訪問量超越meta;微信、支付寶覆蓋全球諸多國家和地區,微信國際版用戶數超過7000萬,支付寶全
球用戶數已逾13億;金山辦公的WPS系列已有46個語言版本,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終端月
活躍用戶數超過1億;阿里巴巴依托自主開發的平臺軟件將其跨境電商服務拓展到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
成為中國制造、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新渠道。
此外,我國也是國際開源生態的重要貢獻者,特別在當前國內外開源環境持續優化的背景下,我國由軟
件研制方、用戶、集成商等多方組成的開放式軟件發展模式在產業發展中優勢明顯,將催生產業發展新業態
、新模式。
在創新“驅動輪”的帶動下,軟件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軟件產品、信息技術服務、信息安全和
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占比分別為25.7%、62.5%、1.9%和8.9%,其中信息技術服務實現收入60312億元,占
全行業收入比重超過六成。工業軟件、電子商務平臺服務等收入快速增長。其中,工業軟件產品收入達2414
億元,同比增長24.8%,為支撐工業領域的自主可控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電子商務平臺技術服務收入達1007
6億元,同比增長33.0%;云服務、大數據服務收入達7768億元,同比增長21.2%。
??軟件定義融合支撐作用再升華
十年后的今天,以數據為驅動的“軟件定義”正成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突出特征。
從疫情防控掃碼到居家遠程辦公,從企業項目“云”上簽約到直播帶貨,從打造“智慧政務”到構建“智
慧城市”,“軟件定義”全面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刻影響了金融、物流、交通、文化、旅游等服務業的發
展,催生了一批新的產業主體、業務平臺、融合性業態的新興消費,引發了居民消費、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
領域多維度、深層次的變革,涌現出分享經濟、平臺經濟、算法經濟等眾多新型網絡經濟模式,培育壯大了發
展新動能。
軟件信息服務消費在信息消費中占比超過50%。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以生鮮電商、即時配送為
代表的新零售乘勢攻城略地;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宅娛樂等新型“云經濟”全面“侵入”生活,
重塑消費理念和消費模式;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則成為科技抗疫的“神兵利器”。大量新業態新模式
的涌現,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活、對沖行業壓力、帶動經濟復蘇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時,新業態新模式催生了大量新職業,快遞小哥、職業主播等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就業選擇。2020年7月,
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
就業的意見》,提出發展15種新業態新模式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覆蓋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共享員工、無接觸
配送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經濟等邁向新階段。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軟件定義”理念得到廣泛實踐,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
制造等新業態、新模式已進入產業化推進階段。工信部將大力支持開展“軟件定義”及泛在操作系統平臺相關
理論和技術研究,構建“軟件定義”核心技術體系。同時,培育“軟件定義”創新應用生態,提供面向高端裝
備、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城市等典型行業領域的“軟件定義”解決方案,組織開展試點示范,探索“軟件定義
”生態發展與運營模式。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縱觀中國軟件產業從穩步壯大到轉型升級,再到高質量發展的歷程,
既是乘行業東風、勇立時代潮頭,更是扎實深耕、砥礪奮進前行的體現。站在新起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正以嶄新姿態闊步走向快速騰飛的全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