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智能手機,70%的零部件都要用到激光加工。目前激光加工最高精度可達頭發絲的百分之一,
公司已為全球一線品牌手機提供近20000套設備。”6月29日,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
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華工科技位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亦稱中國光谷),從一束光出發,
如今以激光加工技術、信息技術、軟件能力為支撐,開啟智能制造新征程。
6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武漢市考察時指出,武漢東湖新技術
開發區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
因光而興、以光為榮,中國光谷牢記囑托,在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的道路上奮發圖強。
協同創新,爭奪行業“第一”
“15年產學研用協同攻關,華工科技突破外資企業在汽車激光車身焊接領域近40年壟斷,成為全球首
家闖入汽車焊裝領域的激光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達90%。”馬新強介紹,無論在面向顯示面板、半導體
、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先進制造方面,還是深中通道等大國工程建造中,都有華工科技激光裝
備“隱形的力量”。
6月初,華工科技智能制造產業園內的焊接產品線上,技術工人開足馬力對一款壓力容器激光焊接設備
進行調試。
“壓力容器是由若干個不銹鋼等板材焊接而成,焊接質量是關鍵。”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智能
裝備事業群焊接產品線總經理葉祖福說,相比人工焊接或電阻焊接、手工焊接等傳統工藝,激光焊接速度快
、質量好、無污染,人工需要連續一天完成的工作量可縮短至2.5小時,成為壓力容器行業“新寵兒”。
2006年前后,華工激光開始壓力容器激光焊接設備的自主研發。他們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團隊成立聯合
研發隊伍,經過不斷改良、測試,歷時一年多,做出足以媲美進口的壓力容器激光焊接設備。2008年,華工
激光首次完成壓力容器激光焊接設備交付,填補國內空白,一舉打破外企壟斷。
華工科技作為中國激光工業應用的先行者,從一家年銷售額不足7000萬元的校辦企業,通過產學研用協
同創新,在國內率先突破光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半導體激光器芯片等一批關鍵技術,牽頭制定國內激光
裝備行業首個國際標準,創造60多項“第一”。
光谷原創,接續奮戰“0到1”
從激光和光通信起步,中國光谷實現從“一束光”到“一座創新城”的發展跨越,已形成完整激光產業
鏈,成為中國最大的激光設備制造基地之一。
一路創業走來,這里涌現一批“光谷原創”的關鍵技術。從誕生全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第一個光傳輸
系統、第一個光通信國際標準,到如今率先建成全球首款128層QLC存儲芯片,率先推出我國首個400G硅光
模塊、最大功率的10萬瓦光纖激光器、首條柔性折疊顯示屏生產線等等,光谷之“光”持續照耀新征程。
3月20日,湖北東湖科學城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基地在未來科技城啟動,一批重大激光項目集中簽約
、開工。
“建成后將實現大功率光纖激光器產業鏈自主可控,力爭光纖激光器全球市場份額第一。”武漢銳科光
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星星介紹,銳科激光技術與產業創新研究基地正式入駐。
光谷提出在湖北東湖科學城建成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國際領先的激光產業集群,到2025年,湖北東
湖科學城激光企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實現新增上市激光企業不低于5家。
同時,光谷對外發布支持激光產業集群發展10條專項政策,對從事激光產業尤其是原材料、核心器件、
控制系統、激光器、激光成套設備領域進行研發生產的工業企業給予全方位支持,設立100億元激光產業發展
基金,對新興企業最高補貼1億元。
目前,光谷激光企業達200多家,密度全國領先,覆蓋高、中、低功率的各類氣態、固態和光纖激光企業
,在激光器、工業激光加工設備、醫療激光設備等領域,已形成自主研發為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