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8日,國際設計科學學會元宇宙研究會(ISDS-meta)成立。
約30年前,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就對虛擬現實與元宇宙有過展望,并將其命名為“靈境”
。他也因此被尊為“元宇宙之父”。作為錢學森先生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成為成立元宇宙研究
會的牽頭單位并在各方支持下于5月28日主辦了“元宇宙與創新設計
”國際會議,國際設計科學學會的元宇宙“大廈”由此奠基。
那么,什么是元宇宙?設計科技工作者如何介入元宇宙?國際設計科學學會元宇宙研究會應
該為此做些什么呢?
元宇宙是當下的“熱”詞,并有望成為科技界和日常社會生活中最知名、最流行的詞匯之一
。然而,對元宇宙的定義,目前學界還沒有形成共識。筆者認為:元宇宙不是簡單地將現實虛擬
化,而是實現了數字化;元宇宙并不是一個全部虛擬的世界,而是一個數字新世界;這個數字新
世界不是僅對物理世界進行數字化,也不是僅在虛擬世界搞數字化,而是虛擬和現實共融的新世
界,通過數字化,為這個共融的新世界升維,從而在更高維度上進行創造并產生價值。
在微軟年度工作趨勢指數調查中,51% 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將在未來兩年內至少在元宇宙
環境(即“元界”)中開展一些工作,更高比例的受訪者對這個想法持開放態度;只有16%的受
訪者表示,無法想象未來在“元界”開展工作。目前,雖然社會的某些領域仍然嚴重依賴實體存
在和互動,但筆者認為,通往虛擬工作空間的旅程比這16%的受訪者想象的要短。實際上,這樣
的趨勢已經初見端倪: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了工作方式變革,數字解決方案被集成到工作流程中,
催生了“云”辦公或混合工作新模式,
從人類發展史的角度看,元宇宙使得人類對現實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邊界感知日漸模糊化
,由此或在催生一個全新的文明形態。對于這個可能出現的全新的文明形態,我們目前雖然還無
法界定,甚至難以描述,但它一定是激動人心、令人神往的,絕不只是實現一些發明創造和技術
突破那么簡單。
“萬物皆可設計。”設計是人類最早的實踐活動之一,持續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
為介于哲學等人文科學和工學等技術科學之間、具有創新引領價值的特殊藝術學科,設計學是自
然形成的、貼合人類社會未來發展趨勢和當今發展需要的新興交叉學科,集藝術、科學、技術、
人文、社會、商業等多重屬性于一體。
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設計不得不受制于物理世界和物質本身的特性,而在“元界”,這些制約
因素可以完全被消除,實現自由創造。對整個設計行業的發展來說,元宇宙可能正在改寫設計原
有的規則,推動一場深刻的設計學變革。
正是基于上述認識,國際設計科學學會才率先成立了國際設計科學學會元宇宙研究會,呼吁
與鼓勵相關領域的人才在元宇宙的新環境下迎接挑戰,創建全新的設計邏輯、設計體系、設計方
式。我們希望科技界和產業界精誠合作,不僅在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上實現前沿技術的創新和突
破,而且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超前布局,加快元宇宙相關場景的整合創新和應用實踐。
筆者認為,所謂元宇宙就是現實世界的虛擬化和夢幻世界的現實化,這“兩化”借助數字化
得以實現。現實世界的哪些要素需要虛擬化、怎樣虛擬化,需要現實化的夢幻世界是什么樣?我
認為,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國際設計科學學會元宇宙研究會要做的事,也是我們設計科
技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