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南京市民小宇發現,在微信小程序“南京的我”的蘇康碼頁面上,不僅有健康碼,還同時顯示行程卡和48小時內核酸檢測證明,“三碼一屏”,方便又清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掃碼出行成為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環節。但是,也有很多市民反映,查驗健康碼、行程碼、核酸碼需要多步操作、較為煩瑣,提出“多碼合一”“一屏顯示”等建議。
市民的呼聲成為工作的指針,今年以來,南京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打破數字屏障,讓掃碼亮碼、隔離管控、核酸檢測更加精準有效。
“碼”的問題馬上辦
“請拿出手機掃一掃,或憑借身份碼進入菜場。”5月25日早上7時許,科技日報記者在某菜市場入口處看到,幾名工作人員正引導顧客排隊掃門前張貼的場所碼,其中一位老人胸前掛著一個小牌子,牌子上有一個二維碼。
老人告訴記者,他姓李,今年78歲,身上的二維碼是社區民警幫他打印的身份碼。“我沒有智能手機,買個菜也不方便,還好社區民警幫我做了個小牌子。”
疫情防控的當下,掃碼、亮碼讓不少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兒童遇到“門檻”。為此,市民建議推出“反向掃碼”功能。
針對市民提出的建議,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掃碼通行”專班會同大數據集團、支付寶公司,依托場所碼掃碼應用著手研發,僅用4天時間便研發成功并推廣應用。
“反向掃碼”推出后,出示身份碼接受掃碼核驗,便可實現快速通行,身份碼可以由家人、親友通過“我的南京”App線上申領,也可以攜帶個人身份證或戶口本等有效證件至社區,由社區統一辦理后打印。
讓數據“多跑腿”“更智能”
核酸檢測、隔離管控作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前沿陣地”,如何實現精準高效?南京的答案是,讓數據“多跑腿”“更智能”。
“滴,今日未進行核酸檢測!”在南京市雨花臺區賽虹橋街道鄧府山社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一線作業人員李先生在采樣點核驗身份信息時,機器播報了他的核酸檢測情況。
對于大數據平臺來說,李先生的核酸檢測狀態只是南京市內核酸檢測應檢盡檢重點人員大數據的千萬分之一。但任何一個不起眼的數據,都將為疫情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南京郵電大學邊緣智能研究院研發的“重點人群核酸采樣管理平臺”,將快遞小哥、建筑工人、網約車司機、農貿市場攤主、發熱門診患者等重點人群分類,實現各項數據統一整合、規范分析。
系統運行9個月以來,管理76萬重點人群,發送提醒短信1萬余條,有效記錄了1300萬余次合規核酸檢測,并有效保障數據安全。
集中隔離人員、居家隔離人員、隔離點位信息……這些數據過去分散在各個部門,現在打開“我的南京”App,進入“清寧疫捷”的隔離觀察人員系統,就能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隔離人員精細化管理。
研發該系統的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胡勇超說,系統分別對應“隔離人員”“隔離場所”“社區端”“區級管理端”的信息采集與顯示,打通了公安局、交通局、衛健委等部門系統數據的交換共享,實現了推送、流轉、審核與統計分析的全鏈條管理,為分析決策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