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工信部在2022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發布:目前我國已建成5G基站近160萬個,成為全球首個基于獨立組網模式規模建設5G網絡的國家;5G應用涵蓋交通、醫療、教育、文旅等諸多生活領域,案例累計超過2萬個。
喜人的成績背后隱藏著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to B領域“接地氣”的5G,并沒有在to C市場收獲相同的“人氣”。
對比行業賽道的風生水起,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5G在個人賽道卻面臨著“曲高和寡”的窘境。根據三大運營商2022年一季度財報,全國5G套餐用戶數量累計達8.49億,日益攀升的用戶數量并沒有帶來5G個人應用領域的蓬勃發展。
問題出在哪?
技術定義工具,工具決定價值。提升5G to C領域的活力,需要個人終端實現質的飛躍。
把時間倒推十年不難發現,4G網絡的覆蓋、大屏智能手機的普及,開啟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大門。網絡與硬件的飛躍式發展,讓4G手機兼具了通信工具、娛樂工具、生產力工具三重屬性。
如今,5G網絡已經趨于成熟,但硬件技術的發展明顯滯后。一方面,5G手機在功能方面相對4G手機沒有出現重大突破,4G手機仍可以滿足多種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與5G應用息息相關的個人設備沒有得到大范圍普及。受技術水平的制約,隨時隨地的VR體驗、觸手可及的全息通話、高效便捷的云電腦辦公,5G為人們描繪的高科技應用場景距離現實生活還有相當長的距離。5G手機作為工具本身未能產生質變,無疑對消費市場、應用市場的發展產生了減速效應。下面一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中國信通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國內5G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2.9%,3月5G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1.1%。
應用塑造習慣,習慣成就市場。得爆款應用者,得5G個人市場。
一個應用可以成為爆款,其價值一定在于改變了人們的固有習慣。4G時代的爆款應用,讓人們的通信方式從短信轉向微信,獲取信息的方式從文字轉向視頻,成就了互聯網行業的井噴式發展。
但就目前而言,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主流使用需求依靠4G應用仍可以滿足。打開應用市場,人們翹首以盼的5G爆款應用遲遲未能出現。5G時代的爆款應用是什么?5G消息?5G新通話?業界與消費者還沒有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缺乏爆款應用的催化,5G個人市場無法駛入發展快車道。
讓5G發展在to C領域實現飛躍,扭轉低迷態勢的關鍵在于加大力度探索5G個人應用非替代性的使用價值和排他性的使用場景,推動硬件技術研發實現革命性突破。
全行業應進一步深化與硬件制造商、軟件服務商的合作,合作的領域要在全產業鏈得到充分延展,除了基本的通信產品和應用產品的開發,基礎材料、交互技術、盈利模式的研發創新,將成為讓5G既“接地氣”也有“高人氣”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