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已成為當下人工智能(AI)應用的生動寫照——北京冬奧會期間,央視頻AI手語主播“聆語”讓人倍感驚喜;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央視頻再次出新,推出總臺首個擁有超自然語音、超自然表情的超仿真主播“AI王冠”,
在兩會新媒體報道中為用戶帶來最新的內容解讀。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工智能已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成為兩會會場內外熱議的話題,
各方都在為人工智能的未來更好發展獻計獻策。
發展人工智能 要瞄準變革和升級
作為數字經濟的先進生產力,人工智能與實體產業不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深度融合的化學反應。兩者融合,
將帶來實體產業模式的變革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當前,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技術正與各行業深度融合,算力、算法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力。全國政協委員、
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需要發展對環境更友好的“綠色AI”:一方面發展綠色算力,利用技術優化流程,
降低數據中心能耗;另一方面,發展更綠色的算法,構建綠色集約大模型,提升基礎設施能效比。他分別聚焦自動駕駛政策創新、
促進智能交通普及緩解交通擁堵、發展“綠色AI”助力低碳減排三大主題提出了提案,這也體現了百度對AI技術發展的新思考。
發展人工智能 要緊扣國計民生
Statista預計,人工智能市場會保持年均50.7%的增速,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可高達369億美元,隨著人工智能在圖像(包括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工業/制造業大腦、預測分析、自動化(包括自動駕駛)等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與人工智能應用的推進已經密不可分,
零售業、醫療健康、金融行業、交通行業、教育行業、商業服務業、安全行業、農業等都將被人工智能深度滲透。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建議推廣AI在教育、醫療、養老服務等領域的應用,通過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應用,推動人機共教、人機共育,利用人工智能強化“科技守護”力量。
例如,通過人工智能﹢醫療軟性技術方式降低就診抵觸情緒,針對不同年齡段設計不同量表,通過語音交互形式實現輔診篩查,為患者提供服務。
此外,全國各地在加速“雙減”落實過程中,面臨著“既要師生減負,也要提升教學質量;既要減少日常考試,也要評估教學成效;
既要強化學校主體作用,也要兼顧教師負擔壓力”等一系列挑戰。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持續創新,3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從0到1的系統性突破,
為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新型教與學終端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持,推動人機共教、人機共育。
發展人工智能 要筑牢數據之基
人工智能來自數據、應用于數據、存儲為數據,無論是訓練還是推理,都是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人工智能發展質量的高低離不開堅實的數據之基。
近年來,隨著數據爆炸式增長,存儲需求呈快速增長趨勢,我國存儲產業平均年增長率為30%。賽迪等第三方咨詢機構預測,到2025年,
中國存儲產業規模,包括存儲芯片、存儲設備、存儲系統有望超過萬億級。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信息存儲與光顯示功能實驗室主任馮丹說,
存儲是數據賴以存在和發揮效能的基礎平臺,是數字經濟中至關重要的數據基礎設施,不僅關乎企業數據的安全存放,也關乎數字經濟產業安全、
國家安全。
那么,如何推動我國存儲產業發展壯大?馮丹表示,從戰略高度重視信息存儲產業創新發展,為建設數字中國提供安全倉庫。
盡快編制數據存儲產業發展規劃,盡早完善我國半導體閃存產業戰略布局,打造以半導體存儲芯片與介質產業、存儲硬件與軟件產業、
存儲應用與服務產業為基本內容的半導體全閃存上、中、下游產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產業創新發展生態體系,為打造萬億級存儲產業夯實基礎。
“5G、千兆光網等是連接和管道,云是訪問方式,而人工智能才是數字世界的‘光’。”這是一位業內人士對于人工智能重任的傳神描述。
如今,在各方的呵護與引導下,人工智能之“光”正在照亮數字世界,讓人們看到了更多的明媚,感受到了更多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