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開了燕飛忙,正是好春光。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多次提到“鄉村振興”“數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一年。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如何在鄉村振興政策的春風下建設好發展好數字鄉村?
會場內外,代表委員們的熱議和討論,為全國數字鄉村建設繪制出了“新藍圖”。
數字基礎設施筑牢鄉村振興之“基”
數字基礎設施是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的必要基礎,也是彌合城鄉“數字鴻溝”、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如今,農村電商、移動社交等在鄉村迅速普及,給農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但是,數字鄉村建設還存在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看來,我國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特別是在西部偏遠地區,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研究員李愛青在調研中也發現,農業農村信息化智慧化建設過程中暴露出基礎設施薄弱、農業智慧化感知設備研發滯后等問題。“要大力補齊短板,為農民提供用得上、
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智慧化技術和服務。”
如何補齊短板,建強數字基礎設施,筑牢鄉村振興之“基”?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移動總經理范秉衡建議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寬帶服務進村入戶,加快實現光纖寬帶“村村通”,
推出更有針對性、性價比更高的網絡應用和服務,全面提升“互聯網﹢新農村”水平。一方面,推動5G網絡向廣大農村地區延伸;另一方面,加快實現行政村有線寬帶全覆蓋。
數字技術激活農業生產之“力”
近年來,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數字技術為農業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融合,是增進農村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作為農業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呂妙霞通過發展草莓種植等生態產業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冬季大棚,數字化控溫、控濕,不僅提高了效率,更能節約成本,
實實在在提高草莓品質,促進增產增收。”呂妙霞表示,如今數字化在農業上的應用已經從育種貫穿到農業全產業鏈。
正如呂妙霞代表所言,一大批“高大上”的數字技術“黑科技”逐步落地廣袤的“黃土地”,走進了田間地頭,讓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變身成為“新農人”。除了生產手段的數字化,銷售、運輸、
服務等全鏈條的數字化轉型,成為農業生產煥發生機活力的關鍵。
在全國人大代表“大學生村官”李洪亮看來,像淘寶直播這樣的互聯網新業態,能夠有效幫助區域農產品出村進城走向全國,有利于打造地域公共品牌,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同時,農民主播在直播間推廣家鄉的優質農產品,在家門口就可以發展自己的事業。李洪亮建議鼓勵發展農村直播等鄉村新業態,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同時要完善“新農人”的培訓體系,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免費培訓、送課下鄉等活動,
“讓更多鄉親們走上致富的道路”。
數字應用賦能鄉村治理之“效”
“云”診室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看病取藥;“天翼看家”讓在外務工的兒女可以隨時與家里老人“見面”……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現代化實現了大跨越。
如何進一步發揮好數字之“智”,讓鄉村治理更見實效?全國人大代表朱立鋒建議,以數據治理“賦值”鄉村治理能力建設,搭建基層政府體系內部、政府職能部門與其他治理主體之間的數據共享平臺,
促進數據開放流動與融合共享;以云平臺“賦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搭建云應用和基礎服務平臺,探索“產業互聯網﹢文化教育﹢電商直播”融合應用模式,提供農技培訓、職業教育、影視音樂、
鄉情旅游等綜合服務,實現數字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落地。
在打造智慧鄉村、平安鄉村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劉旭光建議,進一步加快農村醫保信息數字化建設,逐步提升鄉村數字化、智慧化治理水平;推進“數字農房”建設,探索“互聯網﹢設計下鄉”
農房設計服務新模式,切實保障居民生產生活安全。
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將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從“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到2021年多部門聯合發布《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為數字鄉村建設繪制“施工圖”,再到2022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言獻策共繪新藍圖,我國數字鄉村建設正在全面推進,正大踏步走在鄉村振興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