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機構發布的一份《2021未成年人網絡媒介素養行為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未成年網民創新高,小學生群體規模擴大,社交平臺成為未成年人主要信息獲取渠道。
鑒于“未成年人追星行為易引發網絡暴力”“四成未成年人無法辨別虛假信息”等情況,該《報告》指出,當前,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媒介素養至關重要。
互聯網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闖進孩子們的生活,絕大多數未成年人也已成為互聯網世界的“原住民”。而互聯網上有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一面,也有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的一面,
怎么讓孩子們利用網絡的優勢汲取涵養,同時避免受到誤導乃至荼毒,是社會必須嚴肅思考的問題。
一些研究機構把“未成年人網絡媒介素養”作為課題研究。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選擇和理解的能力、質疑和評估的能力、創造和生產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等。
這些能力恰恰是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所欠缺的。正是因為缺乏正確的價值判斷,一些孩子把網上的攻擊、謾罵當作潮流;正是因為缺乏基本的甄別能力,各種炫富、色情、暴力段子成為流行話題……
越是看到眾多05后未成年人網絡媒介素養的不足,我們越是要以最大決心、最大誠意凈化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綠色上網。
當前,互聯網已滲透到千家萬戶,一刀切地全面禁止未成年人上網,既不現實,也可能讓孩子們錯失互聯網的便利。通過耐心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媒介素養,提升其價值判斷能力,或有一定作用,
但根本之道還在于多措并舉、匯聚眾智、凝聚合力,營造風清氣朗的網絡空間。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專門增設網絡保護章節,對網絡游戲、直播、音視頻等提出具體法律要求,誰不落實到位,將依法嚴肅追究責任;對那些不斷向未成年人展示危險動作、整蠱惡搞等不良內容的平臺,
應當依法嚴肅處理;國家有關部門要求開設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統,應成為所有視頻和游戲平臺的標配;學校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健康上網引導;家長則須更多關心孩子的心靈世界,在溝通中促進理解,做他們綠色上網的最后一道守門人。家長、學校、相關部門、運營平臺都應切實擔負起責任,匯聚守護幼苗健康成長的社會合力。
保證未成年健康上網,全社會應凝聚合力。成年人社會要做的就是為孩子們安裝一道過濾網,把污濁泥沙阻擋在外,讓清新空氣滌蕩人心。這項工作,做起來肯定比說起來要難得多。
但是,為了下一代健康成長,為了社會向好向上向美向善,再難也必須堅決做到,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