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小說《雪崩》被認為是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的一部重要作品。30年前的作品重新為人提起,其中一個原因是臉書為了在接下來5年至10年內轉型成為元宇宙公司,
去年改名meta,將小說中metaverse(元宇宙)一詞重新給人以深刻印象。元宇宙也已躋身2021年十大網絡用語之列。
元宇宙,現指在XR(擴展現實)、數字孿生、區塊鏈和AI(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下形成的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生活形態。
有人將元宇宙稱為下一代互聯網;有人認為,元宇宙類似于一種通過網絡可觸及的現實世界的數字復制品;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認為,元宇宙空間中包括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服務和經濟,
其用戶能夠以一種共享的方式與成千上萬其他用戶一起體驗不同的場景:工作會議、虛擬辦公室、音樂會、游戲、商店和公共廣場等。
投資和技術專家馬修·鮑爾的調查發現,應該把元宇宙看作移動互聯網的準繼承者;微軟一位高管認為,元宇宙將支持跨真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共享體驗;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認為,與互聯網一樣,元宇宙將是一個由不同公司組成的協作生態系統,具有類似于萬維網的開放標準,用戶可以在其中自由地從一個平臺移動到另一個平臺,同時維護自己的數字資產。
不過,在現實世界中,這個概念的實際應用場景還有待拓展。
目前業界將游戲產業視為更貼近元宇宙概念的一個突破口。因為,游戲本身自始至終只是在一個虛擬的世界里演繹的故事,而電子游戲企業已經將復雜虛擬世界的制作工具工業化。
商界也有人認為,可以利用元宇宙技術來推銷更多產品,比如服裝和汽車品牌。耐克公司希望在網絡世界銷售其商品的數字版本。咨詢公司埃森哲則購買了數萬部Oculus頭戴設備用于培訓新員工。
而在畜牧業,筆者數十年前曾聽說為奶牛播放音樂將有助于優質養牛,如今這一故事也有了新的篇章: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報道,土耳其一家養牛場認為,元宇宙能夠幫助奶牛產奶更多,
因此讓奶牛戴上了虛擬現實眼鏡。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的一篇文章說,迄今為止,最切實可行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應用僅出現在醫學、建筑和制造業領域,但讓它們吸引廣泛消費者的夢想一直沒有破滅。這篇文章接著說,
“元宇宙”大概聽起來比較高大上。就像“云”聽起來要比個人和企業向其租用磁盤空間的服務器集群更高級一樣。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評論稱,對元宇宙概念的投資反映了一種信念,即這個新興的虛擬世界將帶來現實世界的巨額資金回報。如此解釋,似乎更能理解科技巨頭們為何對這樣一個亦真亦幻的概念趨之若鶩。
市場研究機構高德納咨詢公司的研究員馬克·拉斯基諾在一篇博文中稱,在將來某個時刻商業將會在元宇宙中開展。他說:“但是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在21世紀20年代,也很可能不會出現在21世紀30年代。”
盡管這些分析似乎都沒有科技公司那樣的激情,但是毫無疑問,元宇宙這一個本來虛擬的概念,正在帶動真實世界產業的發展。比如,游戲產業開始吸引大量資金,微軟最近就表示要以687億美元收購一家游戲公司,而其深意也是通過游戲來加碼對元宇宙的投資。又比如,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消費端產品可因此產生更大的需求。國際數據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設備市場有望增長50%以上,總出貨量達到900萬臺;到2025年出貨量可能達到2870萬臺。又如,由元宇宙概念演化出的設計、平臺、芯片等行業的需求也可能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