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即將到來,穩定的網絡通信是保障體育賽事順利進行的必備要素,而賽事整體網絡復雜程度頗高,冬奧網絡運維面臨相當大的挑戰。
1月10日,冬奧會通信保障“智慧大腦”,即中國聯通冬奧通信運行指揮中心(TTOC)正式對外啟用,全面投入冬奧通信運行保障體系的指揮調度工作。這個中心到底有哪些高科技含量?
當日,科技日報記者探訪TTOC,揭秘冬奧會通信保障“智慧大腦”。
“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期間,全部賽事的指揮運行網絡、賽時媒體轉播傳送網絡和賽會基礎通信服務,都將通過奧運通信網絡這列‘高速列車’連接到全部場館。TTOC正是這趟‘高速列車’的‘駕駛艙’。”北京聯通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北京聯通冬奧通信運行指揮部總指揮王傳寶說。
那么,這個“駕駛艙”擁有哪些黑科技?
據了解,傳統的通信網絡運維方式需要專業人員多次現場查勘了解故障所在,多位專業人員溝通定位后才可提出維護方案,過程較復雜漫長。多數情況下專家數量有限,外包人員經驗和水平參差不齊,
若遇上突發緊急狀況導致運營和維護人員無法親臨現場,大概率會延誤緊急檢修工程,對運作造成高風險影響。此外,網絡數量成指數增長,其環境越發復雜,同一張網絡中可以存在若干個網絡切片,
每一個切片都將擁有特定的拓撲結構,需要理解大量設備信息,給當前人工運維模式帶來更大的挑戰。
“作為國際賽事,北京冬奧會的網絡必須保證7×24小時安全、穩定,且擁有充足的帶寬和良好的性能。因此,冬奧會在網絡運維中,亟待智能化、數字化創新型運維模式。”中國聯通冬奧通信技術運行指揮中心經理劉申申表示。
為確保冬奧通信網絡保障工作順利開展,北京聯通聯合華為共同打造AR數字化創新運維模式。應用虛實結合的MR數字化場館監控,為遠端保障人員提供身臨其境的場館群業務指標管理系統。
劉申申介紹說,數據的可視化是數字化運維管理的前提。不同于傳統運維的多人和多設備,AR運維技術單站只需一人一手機,即可完成現場排障,讓復雜網絡運維變得更容易。
記者在現場看到,技術人員通過手機進行3D面板識別與跟蹤、高精度定位,以及設備、單板及端口的數字化建模,將后臺業務信息和單板實物實時錨定。這意味著,當故障發生時,
運維人員來到站點的機房,無須再通過多部門協調定位和確定信息,AR運維系統第一時間即知設備位置、設備信息、故障原因,直接指引巡檢人員到達故障設備處。僅需手機掃一掃,
設備面板上就可顯示出此主設備型號、配置參數、性網元關聯,同步資管、工單、故障告警、性能等數據,輔助運維人員進行快速故障定位,實現單人分鐘級開通和排障,大大縮短故障處理時間。
與此同時,通過AR運維引擎調用遠程協助模塊,遠程二線專家可與一線運維巡檢人員同一視角,同步看到故障現場現狀,并可實時溝通,調取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實現跨專業裝維。
專家遠程標注現場實時畫面,把需要跳纖的端口或更換的單板直觀標識出來,如置身現場般指引一線處理問題,實現故障的快速定位和排除,大幅提升運維效率。
劉申申說,這種基于AR(增強現實)+slam(動態建模與定位)+CV(機器視覺)的新技術,可謂為現場工程師量身打造了維護利器,后臺的信息和專家力量在遠程可以實現毫米級精準定位,
縮短故障處理時間50%以上,提升運維效率30%以上。
據介紹,目前,冬奧通信運行指揮中心云集的中國聯通各領域的78位專家,將在冬奧期間全程提供包括跨域業務、國際業務的調度和響應。這個中心對北京、張家口兩地三賽區全部奧運場館及設施的通信信息網絡,實行實時的統一監控(自動巡檢)、調度、響應和服務。其中最新投入使用的網絡數字運營平臺,針對場館資源、奧組委OBS業務、冬奧租線大客戶、媒體大巴、機場高速和信息安全指標進行統一監控,并為5G切片業務、公網對講、媒體+業務等智慧冬奧的創新應用提供保障,為本屆冬奧會通信服務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