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國家“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重要時間節點,科技創新正賦能各行各業,也正因此,全面實現智能電動汽車的大范圍普及成為車企之間的重要角力,
國產品牌在核心技術上有“換道超車”的可能。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
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全新的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
伴隨雙碳戰略發展機遇,碳中和發展將創造出新的商業機會,刺激技術再創新。曾在集成電路領域上演的“摩爾定律”正在新能源產業重現,新能源革新迫在眉睫,
5G、AI、大數據的技術加入讓智能汽車成為繼手機后成為更強大的移動終端,也成為全行業新的技術挑戰。
2020-2021年,汽車產業正加速向智能電動汽車發展。
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將比想象中來得更快,也將更深刻地影響每個人的生活。面對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所趨,車企們紛紛調整戰略布局,加大研發投入,制定了明確的轉型計劃并逐步付諸行動。
根據中汽協最新披露的數據,新能源汽車表現搶眼,保持高速增長,滲透率不斷提升。
今年前11個月累計產量突破300萬輛。預計全年銷量有望達到340萬輛,同比增長1.6倍。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已由過去的以政策驅動為主轉向了市場驅動。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同樣促進了消費升級,互聯網原生“Z一代”成為新的購買主力,對電動化、智能化、個性化的產品認可度極高,可比作出行產品使用習慣的改變與手機操作系統的迭代升級。
國家供給側改革,也加速汽車行業變革,全球各大車企均加大新能源汽車產品布局,預計203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超過燃油車,新能源車的發展也將促進汽車智能化與服務化發展,成為未來汽車差異化競爭力的錨點,這將大大激發新能源智能汽車市場的結構性裂變。
華為AR-HUD
行業重塑 跨界融合的新趨勢
12月23日,首個主打高端智能化的全新智慧汽車品牌AITO將正式推出第一款產品問界M5。
這是首款搭載全新HarmonyOS智能座艙的車型,同時也是華為多項智能技術與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臺的集大成產品。華為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其全產業的科技創新技術迭代將持續為汽車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抓住歷史機遇,方能贏得未來。科技企業對環境變化的嗅覺足夠靈敏,也更能在新環境下釋放創新動能。
當下,用戶的關注點正逐步從汽車的機械屬性,轉移到智能化和電動化相關屬性。未來一輛好的智能電動汽車,不僅需要在研發端通過數字平臺使能,實現快速開發、降本增效,
在用戶側也需要面對軟件快速迭代與整車安全、可信的多重挑戰,車企“造好”車、造“好車”的內涵正發生著深刻變化,未來網聯汽車也因此將擁有更龐大的增量市場規模。
科技賦能汽車產業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以華為等ICT技術優勢明顯的科技企業正依靠技術優勢賦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變革。汽車行業正在與人工智能、數字能源、云服務等技術深度融合,
成為智能世界發展的新引擎。30多年ICT領域深耕,造就了華為深厚的技術底蘊,2014年,華為內部就已進行電動車相關技術的預研,在包括三電(電池、電機、電控)
等關鍵技術及零部件已率先實現成熟量產技術落地,成為不少車企的核心供應商。
華為將其三十多年的電力電子技術積累和七年的研發量產經驗帶到了汽車上,使動力域全棧產品實現了規模化的應用,越來越多的車型開始搭載華為DriveONE動力域解決方案。
以全球首發的華為DriveONE多合一電驅動系統為例,集成了電機控制器MCU、電機、減速器、直流變換器DCDC、車載充電機OBC、配電單元PDU、電池控制單元BCU七大部件,
實現了機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帶來小體積、強動力、高效率、強續航的獨特價值。與業界水冷電機相比,相同功率和扭矩下,電機體積可減少20%,重量減少15%,
多合一的解決方案使得車企可布置高達60L的大容量前備箱。通過領先的智能油冷技術,在連續超車、高速巡航等惡劣工況下,確保電機穩定輸出,繞組平均峰值溫度降低 30℃,壽命可延長一倍。
此外,華為今年發布的AI閃充全棧高壓解決方案也可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200km的卓越體驗。
2019年,華為攜手產業伙伴推動傳統汽車向智能網聯汽車轉型。華為聚焦計算、操作系統、網絡、云等ICT技術,打造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云五大解決方案,
與產業界伙伴緊密合作,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了華為的新使命。
融合,讓華為看到了未來的機會,也為出行行業提供了全新選擇。一輛汽車的研發成本之高在傳統汽車有明顯體現,每年車輛更新與三至五年的車型換代,讓整車行業的迭代速率無法提升,
也無法完全切身實現消費者對于汽車的認知。ICT技術的加持讓新能源與智能的結合更像一臺運行在道路上的超級移動終端,以軟件與算法強介入,通過更為智能的操控手段實現車輛的智慧運行,
這是當下汽車朝智能網聯方向發展的典型路徑。
DriveONE多合一智能油冷系統
“生態”融合發展 打造智能化獨特思路
從整車技術到軟件算法,傳統汽車工業制造正在發生改變。華為希望從底層制造邏輯進行革新,以軟件定義汽車的智能網聯化達到整車的理念重塑。為努力構建汽車智能化的基礎能力,
如智能汽車數字平臺,包括三大計算平臺、三大操作系統、高速車載網絡和整車級基礎軟件,降低車企和伙伴開發智能汽車的難度。
傳統車企對于智能化的理解在智能座艙與車機的配合上或許沒有科技企業專注,而作為以軟件與ICT技術為導向的華為更容易實現智能座艙、車機系統等協作。“生態”則成為未來智能出行的關鍵詞。
生態意味著開源與萬物互聯,也同時面臨更多品牌、企業的加入,這與大部分汽車品牌的自主發展思路相悖,但生態的建立確實有助于車輛智能最大化。
華為始終堅持“平臺+生態”的策略,把復雜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客戶。通過鴻蒙生態的開放性以及智慧內核實現核心算力,達到集成開發,多路使用,通過豐富的應用場景,
為座艙與車機實現智慧并行與生態融合,不再存在孤島式的駕駛體驗,也成為華為在智能化上的獨特思路。
錨定科技賦能 攜手共創產業未來
華為的愿景是希望通過更多部件與解決方案,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華為智能電動已定點40多家車企,與多家合作車企實現量產;智能駕駛計算平臺(MDC)已經錨定70多個合作伙伴;
傳感器領域更是獲得了數十家車企的認可,智能網聯即將成為未來出行產品的標準化形態。
未來,HarmonyOS智能座艙還將搭載極具前瞻性的AR-HUD(AR-抬頭顯示),給用戶極致、沉浸的導航和影音娛樂體驗。華為在光通信領域深耕超過20年,持續12年排名全球領先,
在光學顯示芯片、自由曲面鏡、空間光學等方面有深厚的技術積累。華為將把領先的光技術應用于汽車,打造以AR-HUD為代表的智能車載光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提升智能汽車帶來的視覺體驗,
有效提升駕駛安全,并帶來沉浸的影音娛樂體驗。“數據+軟件”定義汽車也將驅動傳統汽車向智能化轉型。 以“數據+軟件”支持整車功能快速迭代,一方面持續給用戶帶來越用越好、超預期的體驗,
另一方面通過不斷迭代的新功能、新服務幫助車廠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引領產業從以產品為核心向以用戶為核心的經營模式轉變。
5G、IoT、人工智能、邊緣計算、低碳技術等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融合與迭代,推動著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的加速變革,智能汽車在特定場景中的商業化路徑也將日漸清晰。
汽車產業將以“數據+軟件”為基礎,通過OTA實現車輛功能和體驗的升級,完成遠程問題修復、產品升級、體驗提升等,為用戶提供更靈活、可運營的服務模式,引領產業從以“產品”為核心向以
“用戶”為核心轉變。
而在車內產生的大量數據也將成為未來的石油,智能網聯汽車身處“人-車-路-云-網” 構成的復雜連接環境中,而數據能切實體現車輛的運行狀態、人員狀態。
通過華為車端到云端大數據平臺、后端業務場景及第三方數據處理者進行全鏈條的數據治理,可為出行帶來安全與智慧的保障。
各種場景下新形態的駕駛交通工具也將不斷出現,不同場景的交通工具之間的接續性將變得更加無縫,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將出現在人們出行中的每一個環節,人們的出行方式、人和交通工具及交通工具之間的交互方式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出行即服務”的體驗將得到較大提升。
出行的根本需求逐步從擁有多個場景的交通工具,轉移至基于出行綜合場景的一體化出行解決方案。未來,智能汽車將成為持續創造價值的平臺,汽車產業原有商業模式和價值分配格局將出現轉變。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華為賦能智能汽車產業的努力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