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想要遏制你發展的時候,在科技領域卡脖子、斷供、脫鉤成為最重要的戰略措施。中國之所以要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道路,就是要解決這些卡脖子的問題。
因此,從大國崛起的角度看,科技創新的道路不是能不能走的問題,而是必須要走的問題。”
12月7日,首屆灣區科創峰會在羊城廣州舉辦,騰訊是峰會的聯合主辦方之一。在峰會現場,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作出上述表述。
自年初拜登上臺以來,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打壓沒有絲毫放松的趨勢。當然,中國也不再抱有幻想: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中央政治局會議日前也強調,
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繼續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但現實的問題是,在人人都明白自主科技創新重要性的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去推動科技創新?又如何產生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
在樊綱看來,中國自主科技創新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1.集中優勢力量攻關,防止“科技爛尾樓”的出現;2.硬科技和軟技術兩手抓,防止出現技術歧視;3.大企業要去幫扶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
實現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
中國歷年研發支出占GDP的比重,2020年創歷史新高 圖源:CGTN
集中稀缺資源,發揮民企作用
2021年初,在拜登上臺還不到1個月的時候,美國就曾向荷蘭施壓,阻止中國進口最先進的光刻機。最近,美國又把12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美國意圖很明顯: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
生物技術、半導體等重要科技領域,絕不能讓中國領先。即便執政黨更替,美國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手段也不會放松。
“反過來看,這是我們發展的成果”,樊綱在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表示,中美關系40年大變局,美國變本加厲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中國已經擁有同美國正面競爭的實力。
但在這一階段的大國競爭中,美國之所以能卡我們脖子,是因為有些東西我們還做不出來,國內企業確實也能感受到這些痛處。
樊綱接受觀察者網采訪
放眼全球,中國無意與美國爭奪所謂科技霸權,但是中國有合理利用科技的權利。近些年,美國接連對華發動貿易戰、科技戰,導致中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發生明顯變化。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們應該如何突破美國的科技封鎖?
“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是一個必由之路,歐美也正是通過這種途徑建立的先發優勢。樊綱認為,所有人都會做的不叫創新,創新領域的資源一定是稀缺的,只有少數人擁有創新的能力,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有限的資源集中起來,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就像當年的兩彈一星計劃一樣,統一調度全國的優勢資源。
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舉國體制不舉國。以半導體領域的經驗為例,看到美國在芯片領域遏制中國后,全國多地上馬了一些芯片項目,但由于資金、人才和技術是有限的,
一部分項目在地方政府投入重金后無果而終,這些教訓值得我們警惕。
樊綱在灣區科創峰會上演講 圖源:觀察者網
另外一方面,歐美對中國的技術“卡脖子”是多領域的,不僅有航空發動機、極紫外光刻機(EUV)等大型設備,也有一些小的特殊零部件。而且就算是光刻機,也是由數萬個零部件集成而來。
因此,中國必須充分發揮國內眾多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在專精特新領域實現突破。
樊綱向觀察者網指出,目前中國600多項面臨卡脖子風險的項目當中,有70%左右是一些小的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因此我們需要的創新是方方面面的,很多小部件不可能作為國家級的項目來攻關,
而是需要千百萬企業在這些細節上真正做到持之以恒的創新,才能解決被卡脖子的問題。
“要把科研放在離市場最近的地方,真正實現‘研究賦能市場—市場反哺科研’的正向循環和利益共享的全創新鏈條。”樊綱認為,推動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要做到科創要素的共享,
打造最友好的創新環境,例如實現科研人才企業與機構的雙棲,建立科技人員雙向流動制度,打通科研機構和企業“旋轉門”,形成各方基礎科研力量聯合之勢。
中國政府網
硬科技和軟技術兩手抓,不搞技術歧視
近些年,在中國突破西方科技封鎖的過程中,以半導體技術為代表的硬科技被推到風口浪尖。在普通民眾的認知中,只有硬科技領域的創新才叫創新,只有研發出最先進的芯片才叫進步,
這顯然忽視了軟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
從中美關系的大變局和中國自身的產業格局來看,國內的確需要更多關注硬科技和底層技術的創新。但創新也可以從多個方面來觀察,首先是技術本身的創新,另外一種是技術應用的創新,
還有就是管理和組織結構的創新。
在應用創新領域,騰訊公司是國內科技企業的代表。2020年2月7日,在新冠疫情發生后,騰訊幫助深圳成為全國最早上線健康碼、憑碼出行的城市。僅上線100天,騰訊健康碼累計訪問量就突破260億,
為早期的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貢獻。
在產業領域,制造國產大飛機的中國商飛利用騰訊AI輔助檢測系統,使整個檢測過程從4小時縮減到5分鐘,效率提升98%,成本降低92%。AI還可檢測出一些人眼從超聲波圖像中無法發現的細微缺陷,
使得整體缺陷檢出比例提升到99%。
國產大飛機C919圖源:中國商飛
在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顯示面板行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TCL華星光電利用騰訊優圖AI圖像檢測技術,導入國內面板業缺陷判別的首例人工智能項目——ADC項目(自動缺陷分類)。
高度數字化的生產線只要插上電源就可以晝夜不停地進行生產,并且產品一旦出現了缺陷問題,負責檢測的AI設備可以在5秒之內識別出來,使得準確率和生產效率明顯提高,生產周期大幅縮短。
這些都是軟技術創新的重要體現。樊綱向觀察者網指出,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擅長領域,硬科技不能否認軟技術的價值。以華為為代表的硬科技企業和以騰訊公司為代表的數字平臺企業,
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雙輪驅動”的作用。
事實上,除了在應用領域推動創新外,騰訊同樣在持續投入基礎研究,幫助國家和產業界解決卡脖子問題,推進科技自強自立。2020年,騰訊研發人員占該公司總人數的68%,同比增長16%,
在科技企業中位居前列。截至目前,騰訊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公開數量已經超過3.7萬件,授權專利逾1.4萬件。大量的專利積累,也幫助該公司形成越來越多的技術底氣。
11月3日,在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該公司披露其在芯片研發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公布三款自研芯片,包括用于AI計算的“紫霄”,用于視頻處理的“滄海”,以及智能網卡芯片“玄靈”。
2020年,中國國際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全球第一 圖源:WIPO
龍頭企業要“先強帶后強”
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繼續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供應鏈韌性。
當前,在全國4000多萬家企業當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但這些中小企業的科技能力相當薄弱。在中國從制造業大國邁入制造業強國的過程中,大量中小企業必須實現轉型升級。
這就要求騰訊、華為、阿里這樣的大企業肩負大使命、大擔當,發揮引領作用,搭建協同平臺,這一點也是本屆灣區科創峰會上的共識。
當然,龍頭企業自身首先要做大做強。樊綱向觀察者網指出,輿論現在認為一些龍頭科技企業的規模已經很大了,甚至招來壟斷方面的質疑。
但比起谷歌、蘋果、亞馬遜等國際上的科技巨頭,中國科技企業面臨的仍然是發展的問題。
目前,在國際巨頭的營收結構中,海外收入占比普遍在50%以上,而中國企業的海外營收占比僅為1%-1.5%。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是壟斷者而是被壟斷者。
因此,中國的大型科技企業仍然需要進一步發展,包括技術和規模。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鼓勵競爭,怎么培育市場的共同發展,需要產業和政策共同思考,但主題仍然應該是做強做大。
“在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后,不同規模之間的企業可以進行融合。已經充分發展的大型科技公司應該主動去帶動、引領一些創新創業的公司,幫助中小企業成長,少走一些彎路,協助培養專精特新。”
騰訊杰出科學家、騰訊量子實驗室創建者和負責人張勝譽在峰會上表示。
這些大型科技公司,經過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沉淀了優秀的管理經驗、擁有深厚、扎實的技術積累,對產業趨勢的判斷更加綜合,因此大公司可以在技術、資金優勢、開放生態、
傳遞成功經驗等多方面發揮作用,帶動中小型科技企業、初創企業快速發展,提高競爭力。
中國中小企業數量統計 圖片來源:IDC
在這方面,騰訊作為行業代表,已經開始響應國家政策,開展一系列具有開拓意義的探索和實踐,全面開放數字化能力,共建工業互聯網生態,以資金、技術來幫助中小企業落實產業數字化,
推動細分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長。
例如,在本次峰會舉辦地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是當地經濟的底座,貢獻粵港灣大灣區超過40%的GDP。同時,這里的制造業也面臨數字化改造、產業升級等等挑戰。
目前,騰訊云已經服務超過40多萬家企業,幫助他們把業務云化,進而逐步實現產業數字化。
再具體一點,國內有一家企業叫Insta 360影石,專注于做全景相機,目前已經擁有了1億用戶,產品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疫情爆發以后,Insta360分布在全球的團隊、客戶之間的溝通、協同工作出現了困難,騰訊會議及時幫助他們完成了生產鏈上下游的信息溝通、與客戶的交流等。
寧德時代也是這兩年備受關注的一家明星公司,騰訊云目前已經跟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成果轉換、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雙方將重點對新能源質檢領域一系列世界級難題進行AI技術攻關,幫助寧德時代提升研發效率、加快電動電池技術能力儲備,提高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研發水平。
圖源:觀察者網
“大企業如果能夠更多的開放技術專利,更多小企業可以利用這些技術獲得更大的發展,這也是龍頭企業的社會責任。在我看來,我是一個經濟學者,
大企業的一個社會責任是創造更多的就業,保持更多的就業,大企業能夠帶動更多小企業的發展,先強帶后強,先富帶后富,這是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樊綱表示。
在本次峰會上,騰訊基金會還啟動了“技術公益創投計劃”。該基金會方面表示,該計劃既是公司貢獻自身能力,更是騰訊持續踐行“科技向善”使命愿景,
助力創造更多社會福祉的努力探索,計劃將面向長期致力于信息無障礙、應急救災、科技助老、生態環保、文化遺產保護五大領域事業的公益組織等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資金、技術和資源支持。
結語: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美國不斷揮舞制裁大棒打壓中國企業的大背景下,我們更應該認識到自主科技創新的重要性,通過集中力量攻關、硬科技和軟技術兩手抓,
以及龍頭企業幫扶更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快速成長,我們一定可以突出重圍,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正如樊綱所言,我們再發展個十年二十年,他們看到遏制不住我們了,就會來談談合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