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2月8日電題:孟祥飛:信步“天河”的“超算人”
新華社記者王井懷、梁姊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機房中,整齊排列著140個黑色機柜。機柜閃爍的指示燈后面,1400余個運算任務正在進行。
“這意味著每天約有1000個科研團隊借助‘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開展科研攻關。”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天河應用研發首席科學家孟祥飛說。
14年前,他認為使用國產超級計算機進行研發創新是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2007年,正在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系讀博士的孟祥飛前往美國,因為他從事的研究需要大規模的計算平臺支撐。
“我在美國學習的學校排名并不靠前,卻擁有我們國家很難見到的超級計算機,國內外這種科技創新實力的差別,對我觸動很大。”孟祥飛說。
回國后,得知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籌建的消息,孟祥飛毅然放棄所有的工作機會加入新團隊。
六七個人組成的團隊,擠在一間兩居室的小公寓里,打造出了首個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的初期規劃設計。
近1噸重的組裝機柜,用肩膀扛到支架上;兩萬多根的光纖,躺在地上一條條接好;夜以繼日工作,累了就在紙箱上打個盹兒……看到團隊中的老科學家身體力行的身影,孟祥飛被觸動了:“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個人成長,都要腳踏實地把每一件具體的事情干好。”
2010年,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算“天河一號”部署完成。同年11月,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發布,“天河一號”以每秒2570萬億次的實測運算速度成為世界運算最快的計算機。
面對關于“天河一號”應用的質疑之聲,孟祥飛立下“軍令狀”:“干不好天河的應用,我就卷鋪蓋走人!”
為了破除質疑,孟祥飛選擇從具體的事情做起。
油氣勘探是石油開發的關鍵環節,當時的勘探圖像處理技術被外國壟斷,國內一個油田每年要花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金租用國外軟件。
孟祥飛帶領團隊向這一領域發起攻關。數據的提取、轉移,每一步都面臨難關,“刷夜”成了家常便飯。“我在地鐵上工作,有時坐過站到了終點也不知道,經常被乘務員趕下車。”孟祥飛回憶。
經過不懈努力,孟祥飛和團隊攻克了三維高精度勘探處理技術難題,并實現了油氣勘探圖像處理軟件的國產化,軟件作業耗時也從數十天縮短至16小時。
如今,“天河一號”廣泛服務于航空航天、氣候氣象等數十個領域,每天滿負荷運行完成近萬項計算任務,支撐國家和地方重大研究創新項目超過2500項,服務企業超過3000家,成為國際上獲得最廣泛應用的超算之一。
創新沒有休止符。當前,孟祥飛正帶領團隊投身于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算的應用研發創新中。
除了追求更大的數據處理規模和更快的運算速度,孟祥飛還有一個愿望:“讓超級計算機成為‘超級大腦’,能夠預測未來的世界環境變化、人類生命健康等挑戰性問題,提高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質量。”
“中國超算的40年發展歷程,充分說明中國科技工作者能為世界科技的創新發展作出卓越貢獻。”孟祥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