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5G+工業互聯網建設按下加速鍵,多種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呈現新技術賦能產業轉型的蓬勃發展態勢。站在5G快速發展的當下,日前,紫光展銳舉辦了5G行業應用研討會,攜手產業鏈多位5G行業探索先鋒,以“聚鏈凝智 融合共享”為主題,探討行業發展趨勢,分享應用成果,展望5G行業發展的未來。
5G To B賦能千行百業
隨著5G大規模商用的普及,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邊界將被打破,5G在To C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也開始在To B方面賦能千行百業。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目前,國內5G已經滲透到了工業、農業、建筑、醫療等十多個行業。從全國30多個省市的統計數據來看,5G行業應用已經成為各個省市發展的重點。2021年,5G應用的案例數量已經達到了1.2萬多個,可見,5G行業應用已經和各行各業發生了一些化學反應。
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的吳冰表示,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在18個行業沉淀了100多個可落地的行業應用場景,總共5000多個項目開始在做復制推廣。此外,中國移動還提出了“九天人工智能平臺”,聚焦在工業、交通、金融、醫療、教育、智慧城市等幾大行業,賦能行業數智化轉型。
物流方面,京東跟展銳開展了深度合作。京東物流5G智能物流架構師陳亞迷表示,在倉儲機器人、視覺CPE等方面都用了基于展銳芯片的一些模塊。目前京東物流運營了38個大型“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并聯合合作伙伴發布了“5G全連接智能倉”,涉及從入庫搬運、分揀到監控、運維的運營場景。
在醫療方面,紫光展銳與海南聯通、聯通物聯網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申報的5G應用創新方案“5G智慧醫療點亮海南健康島”,是全國首個基于5G技術覆蓋全省所有基層機構的遠程診斷信息化項目,圍繞遠程會診、智慧分級診療、智慧醫院、急救系統場景開展5G智慧應用。
5G行業融合仍面臨重重挑戰
在5G To B正在不斷賦能千行百業的風口下,5G與各個行業之間的融合問題也面臨著重重挑戰。
陳亞迷表示,5G To B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痛點。首先,5G服務能力的問題。5G To B的服務不夠標準化,面向行業還需加強,以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此外,To B相比To C客戶會有更高的要求,包括對網絡的保障、使用等,需要有更高的安全性與靈活性。因此,5G對于To B方面的服務要求更高。
其次,成本較高。包括運營商在內,許多廠商仍舊是拿To C的網絡結構和設施來服務To B的需求,因此成本難以控制。對此,許多廠商也一直在做改變,包括跟運營商成立聯合實驗室等。在To B的服務中,可能需要一些輕量化、更低成本的設施,包括低成本的UPF網關等來滿足相關的需求。To B的客戶比To C的客戶更加敏感,因此需要控制5G的成本,來滿足“投入產出”的有效計算。
再次,欠缺提升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對于不同行業,5G幫助該行業起到降本增效的成果才是客戶的剛需。不管是終端,還是網絡、平臺產品,5G都需要融入到信息化、智能化中,然后形成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需要與行業做有效融合,切實滿足行業需求。
最后,需要打造“1+1>2”的產品。5G與其他行業的結合,并不僅僅只是一個“面子工程”,也不是簡單的“1+1”的結合,而是需要產生“1+1>2”的產品,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能服務更多的行業。對于產品的打造,5G在To B方面依舊有待提高。
打造5G行業融合創新可從芯片精簡化下手
眾所周知,5G通信技術的發展,離不開5G芯片的加持,而在5G從To C到To B轉變的過程中,5G芯片的精簡化發展,將有效破解5G行業融合創新的種種難題。
盡管每個終端類型的作用都比較有局限性,然而每個終端都有定制化需求。這樣對整個模組、芯片,都會提出差異化的需求。因此,這種需求對于傳統的面向To C的規模化鋪貨思路和整個推廣方式,其實并不適合。因此,為了能夠適配行業終端的發展態勢,需要在模組、芯片等方面做很多工作,要解決定制化、高成本和研發費用高的難題,從而實現既能滿足行業的要求,又能夠使行業終端研發或者出貨過程中的成本降低。
因此,有專家指出,做芯片的精簡化有助于推動5G向To B方向發展,尤其是能有效解決目前行業面臨的“終端定制化、終端貴”的問題。如今,輕量化芯片也面臨著需要尋找一個規模化市場和規模化應用的問題。這些精簡化的功能對于行業應用或者終端而言,必須了解哪些功能是要保留的、性能要達到怎樣的程度,同時也要對現有的基于R15、R16的芯片做功能的篩選,或者增加相應的功能。例如,國家電網需要高精度芯片的支持,然而很多功能對于其他行業而言,是不需要的,因此可以在芯片方面適當做一些精簡,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也能降低成本。
5G產業的蓬勃發展,需要產業鏈上下游攜手共進。若想實現突破,不僅僅是芯片廠商,還需要各行各業攜手并進,才可“眾人拾柴火焰高”。鼎橋物聯網模組產品線總經理陶晗豐表示,整個物聯網產業涉及千行百業,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夯實整個數字經濟社會的底座,因此走融合創新是必經之路。只有這樣,才能夠打造高質量、高穩定的產品和服務。(記者 沈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