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企業服務之亂象”,最理想的對策當然是把所有的服務都標準化,然后該寫進刑法的寫進刑法,該寫進行政法的寫進行政法,該寫進民法的寫進民法。不過這個需要一個過程,
需要先有行業標桿企業,然后才會有行業標準,然后才會有國家標準,然后才可能會有刑法、行政法、民法的相關法律的形成。但是這些“理想”在現實中很難標準化,就好比婚姻
法無法明確規定夫妻間的例行公事的義務標準一樣,誰也說不清楚。
沒有辦法通過法律的準繩可以依靠,那就依靠道德約束和輿論監督。可是目前我們還看不到可以信服的、第三方的、公立的、專注打假打亂的“企業服務之亂象”的監督和輿論平臺。
沒有法律規定的刻度、沒有行業標準、沒有第三方監督,剩下的就只有自己擦亮眼睛和可以依靠的對象了。擦亮眼睛需要自身的學習能力,然后才有獨立的甄別和篩選能力,或者用
所依靠的對象的第三只眼睛,協助你跨過學習門檻,幫你實現甄別和篩選了。我們通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一起分析分析各個階段的對策。
經營一個生意如同經營一個家一樣,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企業每天的開門七件事則是“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沉淀”、“安全”、“便捷”。
經營家和經營企業一樣,都是要解決并滿足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每個企業,每個家都和一個自然人一樣,都是符合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的。人的需要什么呢?當然是馬斯洛的需求理
論:安全、生理、參與社會、受尊重,自我實現,自我超越。這六個需求理論是有優選原則的,安全第一是常識(這個跟馬斯洛的理論有點差異,我認為安全第一,他認為生理第一
,當然,肯定是他對。),以此類推,依次增加。
保證安全
個人和家,就是先有安全,人需要保證安全才會考慮是否需要滿足肚子餓的生理需求。家,則應該有遮風避雨的住處,不會存在被危及生命的危險,才考慮是否能吃飽飯,活下去。
企業也相同,第一原則是不觸犯法律底線,才考慮是否能開源、賺錢活下去;平常做好防范,構筑安全屏障,以防止安全漏洞而被攻擊;如果受到惡意攻擊危及生命安全,則需要企業
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或反擊。如何防范,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反擊...都有法律明文可以依照,也有專業人事可協助,無非是自己是否準確掌握法律刻度,無非求助的外力是否夠專業
,無他。
生理需求
是否有飯吃,能否吃得飽,可否吃得好,則是解決安全問題之后的生理需求,人和家庭和企業都一樣。個人,要去創造財富,才可以獲得回報,都是付出勞動力和時間,以獲得大地的
饋贈或雇主的回報,無他。家庭亦如此,不努力,沒飯吃。無非,不同的個人或家庭因為勤奮程度、技能不同、選擇的土地或平臺不同、使用工具不同...而決定了賺錢的多寡而已。
企業更是如此,都說賺錢不是企業的目的,但是不會賺錢的企業活著也沒有意義,因為賺錢是企業的基本技能。而賺錢活下去,大家都一樣,除了付出的勞動力和時間外,除非是選擇
的行業不同、選擇的分工不同、選擇的市場不同...而決定的,這些不同的因素很難因人而異。
但是,即使相同的行業、相同的分工、相同的市場,其所擁有的技能不同、經營的理念不同、合作上下游不同、選擇的生產工具不同...這些則根據企業主的個人不同而不同。要努力做好
,除了企業主可以自己不斷學習提升外,就是借助外力了。
只是各個領域的學習門檻有多高,是否值得自己去學習,有否學習的對象...這些決定了個人技能的高低,否則只有借助外力的支援了。
但是,借助的外力是否是真材實料,是否靠譜,是否值得依靠,有否選擇的標準,有否不需要專業知識就可以選擇的平臺或品牌,這個就有差異了。
如同家庭的吃飯需求,我們通過幾千年的積累沉淀,幾乎都有能力判定哪種食物可以吃,哪種食物有毒了。即使,很多新的事物出現了,即使你沒有學習的技能、沒有可學習的平臺或
者還來不及學習,起碼你可以找到你信任的超市。因為超市是你值得信賴,可以依靠,可以免去你學習技能和學習需求的平臺。企業也如此,不懂得學習,沒有條件自己學習,那只有
找到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平臺或品牌。當然,最好也是企業服務超市,可以解決你的基本需求、額外需求或可能的需求的。
當然,有可能你一直信任和依靠的品牌,可能是長期包裝出來的,本來就道德崩塌的,那么你就要認倒霉了。比如,你一直信任的三氯氰胺三鹿奶粉一樣,毀掉了多少家庭和可憐的孩
子。理論上說,社會大眾的學習和甄別能力都沒有辦法發現這樣的毒瘤,我們是很難要求一個普通家庭或普通人能掌握這個知識的。但是,另外一個理論就是,如果有一個專業的有技
術檢驗能力的奶粉超市,是否可能存在這個超市會替大眾過濾掉這種可怕的事件呢?個人覺得邏輯是存在的。
企業服務也一樣,也許某個領域的某個品牌是你一直信賴和依靠的,但結果卻是可怕的。這種事情其實還屢見不鮮,各種龐氏騙局,各種E租寶,不就是央視等都參與包裝出來的光鮮
亮麗包裝品牌嗎?但是,如果這類投資類產品,如果是通過權威的銀行等金融超市來過濾一道呢?是否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悲劇了?
當然,即使是一個可以幫你學習、甄別、篩選的超市,也必須是一個不會“店大欺客”的超市,并且必須做到童叟無欺。但,目前來看企業服務領域基本很難做到。大部分的個體品牌
或服務商,且不說都做不到“超市”級別,也做不到值得信賴或依靠。即使有部分品牌值得信任,也是小范圍的。大部分的現象就是店大欺客,或利用信息不對稱走“童叟無欺”的相
反道路,這也是我們常說的“過度消費客戶”。
參與社會
滿足了安全和生理需求,則需要參與社會了。人需要體面的衣著,才能走出去,才能參與社會活動,家庭亦如此。體面的參與社會,除了需要人的衣裝,還需要人的內秀、舉止、文化、
輸出、社會給與...等等。還是需要學習,或有人給與正確的輸灌傳授。
企業想要體面的參與社會,則首先是參與市場的競爭,想要有利的競爭,同樣需要企業的內秀和代表企業的思想和服務的輸出、給與社會提供工作機會、創造稅收等價值。這些同樣的
需要我們前面闡述過的“學習理論”和“超市理論”。
如此,滿足了“安全”、“生理”和“參與”的需求了,則個人或家庭或企業,就都達成了安身立命并體面得活著的需求了。
社會認可、自我實現、自我超越
剩下的就是是否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了,而后是自我實現,再自我超越。如此,也均離不開“學習理論”和“超市理論”。不然也到處是坑,是亂象。
當然,很多人也懂得學習理論,但是他們學習的方式,往往是問一個過得比自己還慘的噴子,如此不但不是良策,而且是在給自己挖坑。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可超市理論,但是他們眼中的超市則是看誰更懂賣瓜,看誰更懂自夸,這就不是別人給你挖坑了,而是自己往坑里跳了。
林林總總,就這么多吧,認真看的就能悟出“對策”了。看不懂的就當我是一言堂,謙聽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