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龍2”號7月30日電(記者魏弘毅)“拽住了啊!”“慢慢放、慢慢放!”
他們的動作,有力而沉穩。
“腳出來,注意別踩到繩子!”
他們的神情,專注而堅定。
“好!”齊心協力的呼號聲讓不少人的脖頸暴出了青筋。汗水,早已浸透了厚厚的“企鵝服”內襯。
7月26日,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隊員布放潛標。新華社記者 魏弘毅 攝
“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艉甲板,眾志成城的一幕正在上演——
水手長付耀奎沖鋒在前,水手及科考隊員緊隨在后,利用繩索對一組儀器施加反作用力,使之緩慢入海,完成該科考站點的水文觀測設備布放。
在吊臂協助下,隨著最后一坨錨定潛標的重塊被布放入海,付耀奎臉上綻開了笑容。
“勝利完成!”
近日,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正式開始大洋科考作業,這是其中一次長達5.5小時的科考“作戰”場景。
盛夏時節,北緯75度左右的北冰洋,極晝來臨,夜晚消失,大塊的浮冰隨處可見。26日下午,船上彌漫著“戰前的最后寧靜”——實驗室中,有人在準
備實驗器材;而大多數人,則在船艙中休息,為即將到來的作業任務積蓄體力。
東11區區時19時30分,聯通實驗室與生活區的走廊聚起了人氣。科考隊員陸續集結,將“企鵝服”、救生衣、安全帽等安全保暖裝備穿戴整齊。一些科考
隊員打開電腦,調試好設備。實驗室管理人員則手持對講機,與駕駛臺隨時溝通聯絡。
東11區區時20時整,駕駛臺發出提示,“雪龍2”號船抵達作業站點,停止前進,科考作業正式開始。
“CTD開始投放”“收到”。在吊臂轟鳴聲中,CTD(溫鹽深多參數海洋觀測系統)設備被吊起、平移,從海面上緩緩下放。儀器緩緩下潛,將不同深度
的海水樣本陸續采樣。經過幾輪采集作業,科考隊員獲得了足量樣本,首項作業任務順利完成。
7月26日,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隊員在CTD旁進行海水采樣。新華社記者 魏弘毅 攝
而接下來的考驗,則更多出現在船尾露天甲板上。
“科考作業時,必須時刻關注附近冰情。”“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實驗室主任沈悅說:“比如,1立方米出頭的浮冰在海面上很不起眼,但實際重達
1噸多。因此,任何一塊冰一旦撞到海里的科考設備,都會對設備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為了躲避四周浮冰,在布放科考設備時,實驗室工作人員需要與駕駛臺反復溝通,審慎選擇作業地點,確保作業安全開展。
“除了冰情復雜,在露天艉甲板上作業要保證(人員)絕對安全。”沈悅表示:“一方面,在對海域開放的空間作業,必須穿戴救生衣、安全帽等安全裝
備;另外,甲板的起重設備下嚴禁站人,需要在甲板邊緣作業的人員必須佩戴安全繩;還要避免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保證相關作業的正常進行。”
一批接一批,遵照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指揮,水文環境組、污染與沉積組、艉部生物組等組別的科考隊員輪番上陣,在水手與起重設備的協助下,依次完成
了顆粒物剖面觀測、箱式沉積采樣、拖網采樣等作業項目。人員更替有序,作業穩健安全。
最后,是最有挑戰性的潛標布放。
潛標是觀測海洋數據的重要科考設備,由浮球、溫度鹽度等傳感器、重塊和釋放器組成,并由繩索串在一起。第一年,科考隊員將潛標定點投放;第二年,
下一批科考隊員將之收回,進而收集長達一年的海洋水文觀測數據。
“潛標的投放很有難度。”指揮作業的實驗室工作人員謝海翔說:“一組潛標有多個浮球,一個浮球重達幾十千克,用來錨定潛標位置的重塊更以噸計,即
使有起重設備幫忙,也需要很多科考隊員齊心協力才能完成。”
于是,開頭的一幕上演了。經過半個小時的奮戰,潛標投放成功。從東11區區時20時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1時30分,該站點所有科考作業任務順利完成。
“本站完成10項作業,基本涵蓋本次北冰洋科考常規作業項目。”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領隊王金輝介紹說:“在后續作業中,考察隊將繼續圍繞水
文、大氣、生物等學科領域,聚焦上述作業項目,加緊推進作業進度,力爭圓滿完成各項科考任務。”
“結束了!好樣的!”三三兩兩,大家談笑而還。“雪龍2”號隨之再度啟航,駛向下一個作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