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智慧政務”自助終端辦理業務。
胡攀學攝(人民圖片)
規范網上辦事服務,合理配置資源、線上線下并行,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網上辦、掌上辦”……針對服務中的難點,聚焦群眾辦事的痛點,
各地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推動社會治理邁向社會“智理”。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
推進數字社會治理精準化。數字技術正賦能社會治理現代化,為中國發展注入新動能。
“自助導辦”不用來回跑
在上海市嘉定區行政服務中心政務大廳的主入口,“自助導辦”專區集中擺放了數臺高頻自助終端設備,方便了不少市民。劉先生來辦理出入境相關
手續,由于材料較多,遺漏了社保單。他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通過自助終端設備很快完成打印。
高頻自助終端設備還提供不動產登記查詢、醫保個人信息查詢等服務,在完全不占用窗口資源的同時,快速協助辦事人員完成事項辦理。嘉定區行政
服務中心窗口管理科工作人員陸女士說:“前不久我們投放‘無人值守工作臺’高頻自助終端設備,市民只要點擊要辦理的事項,設備上的視頻播放區域
就會播放實操步驟。”
在浙江,通過數字政府、數字政務改革,以“網辦優先、自助為輔、窗口兜底”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展現民生溫度。在江蘇,全國首個以數字化手段實
現多元化空地聯運功能的跨省城市航站樓日前在蘇州啟用,“一站式”功能讓旅客直呼便捷。
專家認為,要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這是建設數字中國、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兩個底座。
智慧平臺“村村享”
建設數字農村,是當前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
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
在“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60萬畝蔬菜大棚成了一座座現代化的農業工廠,一臺臺機器人在各大棚內自如“行走”,完成授粉、運輸、噴藥、巡
檢、分揀等操作。“云端”種植使蔬菜產量提升了10%,商品果率提升了15%至20%,為農民增產增收拓寬了渠道。現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
新技術正成為農民的新工具。
專家認為,以新一代數字技術為支撐,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求,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將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助力。
數字技術具有精準快速的優勢,能夠提升鄉村治理的科學性。重慶市渝北區整合基層黨建、產業、鄉村旅游、村民信息等數據,建立“村村享”智慧
治理平臺,解決了群眾辦事門難找、跑路遠、環節多、手續繁等突出問題,讓村民辦事從“最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浙江省德清縣“數字鄉村一
張圖”歸集了當地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全縣137個行政村的數據都接入“德清城市大腦”,可以自動生成相關數據報表和趨勢分析,供有關部門
研判決策,指導各村發展特色產業。各地實踐表明,數字技術賦能,可以大幅提升鄉村治理的效率和精準度,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
“數字政府”探索空間大
近年來,數字化滲透到中國的千行百業,多地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例如,深圳持續出臺政策鼓勵供應鏈企業提升數字化
水平,截至2022年底,93%的深圳物流與供應鏈企業已開展數字化轉型。
專家認為,數字政府業務應用趨于高效協同,市場監管、社會治理、政務服務等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政府機關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信息技術拉動
政府業務流程改革優化;數據中臺、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共性應用更加趨向敏捷賦能,云、網、端支撐能力效果顯著;數字政府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協同
發展,城市大腦已成為賦能城市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底座。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數字政府建設尚處于成長階段,數字政府建設體系化布局凸顯,但技術標準、應用場景、配套機制等仍有待成熟,數字政府項目
的運營機制、數據管理仍有較大探索空間。
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亞男認為,建設公平規范的數字治理生態,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健康可持續的國內發展環境,數字中國建設具有廣闊
的上升空間和發展潛力。記者 楊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