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感知數字應急大腦實現城市生命線的實時監測及應急事件多方協同處置,數字技術救援提高火災救援能力,數字孿生對自然災害進行精準預測……
在數字中國發展趨勢下,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工作融合的不斷深入,數字應急成為城市乃至區域韌性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石,我國應急管理工
作正踏上信息化快車。
??城市安全應急邁入數智化
??隨著智慧社會的發展和政府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物聯網、大數據、AI、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不斷演進,我國應急管理工作近年來快速
發展,呈現出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多層并進、蓬勃發展態勢。
??安全應急產業數字化轉型以提高行業安全保障能力為核心,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安全應急產業的產品與服務發展賦能,實現產品對各類突發
場景需求的及時準確響應,打破供需之間的信息壁壘、保障應急狀態下的物資協同生產。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徐惠麗近日在“長三角應急融合發展論壇”上表示,上海市結合城市數字化轉型,依托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
建設了全市的一網統管體系,實現了科技之治、規則之治和人民之治的有機融合,有效提升了城市應急管理能力。
??據介紹,近年來上海在安全應急管理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一是實現了智能化風險管理,全市建立了城市運行的數據集成,整合眾多感知終
端,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置問題;二是打造了平臺化的運行模式,依托一網統管平臺,匯集72個部門單位的上千個應用,發揮重要的樞紐平臺作用;三是
人民城市理念在城市運行和應急管理中得到深度拓展和應用。
??徐惠麗同時表示,希望數字應急產業接下來能夠進一步拓寬視野:一是構建數字應急新框架,加快以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底座為支撐的框
架體系建設;二是建設韌性城市的新體系,深化一網統管平臺建設,完善城市運行數字特征體系;三是推進長三角地區生產安全、防災減災、應急救援
等信息資源的共享交互,打造區域數字應急聯動體系。
??“面向數實融合的城市生命體的健康運行,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應用,構建韌性城市全生命周期的數字應急防護體系,正在不斷定義大安全大
應急體系的機制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和模式創新。”上海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研究院首席架構師賀仁龍表示,數實融合加速推進,數字風險不
斷上升,亟需智慧、高效的安全防護體系加以規避,人們對數字時代的生活環境安全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供“全生命周期”防護
??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城市數字應急體系建設、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構筑了基礎保障。大量數字技術創新業務在應急管理和城市治理中的應用,
不僅拓展了應急管理的渠道,并且在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提高行政運行效率、促進精細化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為城市生命體提供“全生命周期”的
防護和保障。
??目前,各種新型數字應急技術正在快速落地應用。比如在上海,借助各種智能物聯設備,大量窨井蓋、消防栓的實時狀況信息能夠被及時掌握,高
架、隧道等基礎設施的裂縫、結構變化也能被秒級洞察。上海聯通對上海化工區的危險源區域進行航拍建模,為危險源管理提供數字化基礎底座。上海
機場集團在數字領域復制了“孿生機場”,形成與現實完全匹配融合的智慧機場。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長賀豐表示,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視通信領域應急能力建設:一是夯實底座,大力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
網絡基礎設施能級再上新臺階;二是與時俱進,探索新技術新裝備在應急領域的創新應用,建成由應急通信車、衛星通信車、通信指揮車、無人機等組成
的應急保障隊伍,能夠滿足高速率的各種通信需要;三是組織演練,加強應急工作跨部門協同聯動。
??“城市安全運行是一件復雜事情,研究探索與之相匹配的應急管理模式,對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提高社會公共管理水平也十分重要。”賀豐表示,充
分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利用豐富的數據資源,發揮人工智能的積極作用,就能夠第一時間做出科學決策,在應急處理中掌握更多的服務能力。
??應急管理數字化升級的需求正在不斷提升。推動應急管理數字化轉型,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和綜合分
析能力,建立高效科學的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分析研判、輔助決策、聯勤聯動、高效處置的能力和水平。
??據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沈洪波介紹,上海聯通近年來基于5G、云計算、AI、數字孿生等技術,成功打造了5G加
數字化應急指揮平臺、智慧消防等創新案例,“通過打造多層次數字應急管理新體系,助力打通城市安全發展的大動脈,推動數字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全方
位融合,為城市生命體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構建全域聯動體系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應急管理信息化工作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與此同時,應急體系建設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體系化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能力不足,表現為智能化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風險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警預報能力不足等;二是綜合應急指揮平臺不
夠完善,缺乏完善的應急指揮“一張圖”和應急資源管理平臺,無法支撐統一指揮、協同研判;三是應急通信與信息保障韌性不足,視頻會議系統、衛星電
話、移動指揮車、手持單兵等多種通信終端融合聯通覆蓋差,救援現場通信保障能力弱;四是應急平臺信息綜合分析研判能力不足,應急平臺不能充分挖掘
數據價值,為風險防范、預警預報指揮調度、應急處置等提供智能化、專業化、精細化手段。
??賀仁龍認為,接下來應該以數字信息化技術為基礎,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大安全、大應急”體系,面向韌性城市安全、健康運行需求,構建全域
聯動、立體高效、條塊協同的應急防護整體架構,形成“數據驅動、平臺支撐、技術賦能、整體協同、模式創新”的應急管理新格局。他建議,進一步完善
安全應急頂層架構設計,構建貫穿安全應急事前事中事后以及防災減災救災等重點環節的數智化安全應急大平臺,推進重點領域數智化能力,構建安全應急
數智化生態。
??為促進數字應急科技產業發展,“數字應急科技創新聯盟”近日在上海成立。上海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研究院院長任吉表示,該聯盟將推動數字技術
創新與應急場景產業應用全面融合,提升長三角地區數字應急科技水平,最終致力于數字應急科技在全國的應用,提升中國城市應急水平。(記者 高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