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線上,機械臂靈活地揮舞翻轉;車間里,屏幕上記錄產品信息的數字不斷跳動;倉庫內,智慧倉儲24小時不間斷地揀貨、發運……眼下,越來越多的傳統產
業將數字技術嵌入生產各環節,帶來提質增效的深刻變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記者獲悉,相關部門將
完善支持數字化轉型的政策舉措,研究制定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實深度融合前景廣闊
??機器人分布于不同的車間,按照設定程序,揮舞機械臂完成卷繞、封裝、注液等關鍵工序——這一幕場景來自上海比亞迪有限公司,其生產的鋰離子電池主
要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
??“數字技術正深刻改變著制造方式和企業組織模式。”上海比亞迪公司經理嚴軍說,基于智能工廠的打造,上海比亞迪的發展韌性更加強勁,構筑起了競爭
新優勢,企業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5%,生產效率提升18%。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新場景新應用不斷涌現。
??來自《關于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下稱“計劃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22年智能灌
溉、智能溫室、精準施肥等智慧農業新模式得到廣泛推廣;智能制造應用規模和水平進入全球領先行列,累計建成近2000家高水平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創新發展,加速推動經濟社會產業各領域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持續升級,在賦能傳統產業變革的
過程中產生新的業態,帶動現有產業的躍升。”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韓健所長看來,當前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具備良
好的基礎,融合發展動能有望進一步釋放。
??——支撐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數字底座”不斷夯實。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今年
將新建開通5G基站60萬個,總數將突破290萬個。
??——數字化轉型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已全面融入了45個國民經濟大類。中國信通院的研究預計,
2025年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
??“整體來看,場景需求驅動數實融合持續深化,行業數字化標桿示范效應逐步顯現。我國數實融合正向基礎更牢、結構更優、動力更足方向邁進。”韓健說。
??數字化轉型支持舉措將完善
??數實融合更廣闊的空間將進一步打開。計劃報告中,“加強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完善支持數字化轉型的政策舉措”“組織實施數字化轉型工程,助力實
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具體舉措躍然紙上。
??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表示,我國工業經濟規模大、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融合發
展前景廣闊,將以數字技術創新突破和應用拓展為主攻方向,加大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發展。
??具體而言,在扎實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上,將引導各地、各企業加快建設投資力度,加快5G、千兆光網的深度覆蓋。研究制定算力基礎設施發展行動計劃,
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在大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上,金壯龍說,將研究制定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推動工
業互聯網向工業園區推廣應用,打造一批5G全連接工廠。建設一批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
??重慶推出25條扶持政策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今年內將建設100個數字化車間,新增1萬家中小企業“觸網上云用數賦智”;江西將加快提升國家虛擬現實創
新中心等平臺的創新帶動力;安徽計劃從2023年起,每年打造省級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100個,對列入典型示范的項目最高獎補500萬元……地方也在積極部署,
面向制造業等領域明確數字化轉型目標,進一步細化鼓勵支持舉措。
??持續拓展融合深度和廣度
??業內人士表示,數字技術全面融入實體經濟需要提速,要發揮好我國產業體系比較完整的優勢,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拓展數字
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深度和廣度。
??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認為,我國數實融合仍面臨一些問題亟待突破,比如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價值還未得到充分釋放,消費互聯網快于產業互聯網,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不敢、不會困境等。
??曹鵬認為,在工業領域需進一步推動裝備數字化,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深入實施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工程,加快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培育供應
鏈金融、服務型制造等融通發展模式。鼓勵大企業開放數據、技術等生產要素資源,針對不同行業場景和企業類型設計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提供開發應用性強、
見效快的數字化“工具箱”,提升傳統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水平。
??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以工業互聯網為例表示,工業互聯網帶動傳統工業體系變革作用逐步顯現。下一步在深化工業互聯網在制造各行業應用的同時,加快向
礦山、能源、醫療、交通、物流等行業融合推廣。推進5G全連接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標識解析等與各工業園區深度結合,開展“工業互聯網+園區”,推動工
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發展。(記者 郭倩 龔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