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財政科技經費“3+3”支持方式、放寬項目負責人的申報限制、科研經費可為科研助理繳納社保……2月16日,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同步發布新修訂的三項
管理辦法,包括《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和《廣州市科技計劃科技報告管理辦法》。
這是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從項目過程管理、項目經費管理和科技報告管理三方面,深入推進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打出的一記“組合拳”,將有
力地推動科技項目管理簡化優化,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進一步激發廣州科技創新活力。
放開不同科技計劃類別項目申報限制
近年來,廣州市政府持續不斷加大創新投入。過去5年廣州科技計劃經費預算連年增長,從2018年的30.4億元上升到2022年的51.9億元。
為更進一步確保科技計劃經費用到“刀刃”上,廣州此次重新搭建科技計劃體系,形成基礎研究計劃、重點研發計劃、企業創新計劃、人才支撐計劃和
創新環境計劃等5大計劃,共同構成推動創新發展的“四梁八柱”。
《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辦法》明確財政科技經費“3+3”支持方式,即3種“前資助”方式:競爭性前資助、協議類前資助、定向組織前資助;
3種“后補助”方式:政策性后補助、創新大賽后補助、績效評價后補助。
“我們理清財政科技經費支出的內在邏輯,對不同類型項目采用不同支持方式。”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孫翔闡釋道,對基礎研究等市場調節機制失靈
的領域,采取財政科技經費全額兜底策略,以“前資助”方式全力支持;對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等市場響應不靈敏、企業自身動力不強或能力不足的領域采取“
引導激勵”策略;而對科技服務業、科技金融業等領域,則通過組織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為其提供獎勵補助和融資貸款信用背書。
此次改革中,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在推動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放管服”方面,也是亮點多多。新修訂的《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放寬了對項目負責
人的限制,將“在研項目和當年新申報項目累計不得超過1項”修改為“同一科技計劃類別內累計不得超過1項”。并提出項目負責人“可以按照相關規定行使
人財物管理自主權”,將項目驗收指標分為“預期代表性成果”和“預期一般性成果”兩大類,驗收結果劃分為“通過”“結題”和“不通過”三種。
“廣州放寬不同科技計劃類別項目申報的限制,鼓勵科學家積極參與創新鏈不同環節,主動嘗試跨越‘鴻溝’,有利于突破‘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
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難題。”華南理工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蔣興華說。
直接經費類別由九類簡化到三類
簡化優化項目管理,放寬經費使用范圍,是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此次改革的重點內容。新修訂的《廣州市科技計劃科技報告管理辦法》明確只有市財政科技經
費支持額度大于(或等于)100萬元的技術研發類項目,才需要提交科技報告作為結題驗收的材料之一。
而新修訂的《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大幅簡化經費類別。直接經費類別由九大類簡化為設備費、業務費、直接人力資源成本費三大類。大幅提
升間接經費比例,如純數學等純理論研究項目的間接經費比例可提到60%。經費使用范圍更加寬廣,科研經費可為科研助理繳納社會保險補助、住房公積金等。
“此次改革,有助于防止財政科技經費流失,真正做到放管結合。”廣州市注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子放稱贊道。
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表示,科學規范的財政科技經費支出方式,有利于提升政府科技資源配置效益。廣州將圍繞全鏈條創新發
展路徑,大力推進生態優化,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力,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廣州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位勢持續躍升。“廣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三年居第2位;2022年,廣州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
球排名躍升至第10位,一個創新實力強勁、產業活力迸發的廣州呈現在世界面前。(記者 葉 青)